首页

优美之家午夜暗香

时间:2025-05-28 20:05:08 作者:上海启动建设国际航运可持续燃料认证体系 浏览量:20992

  中新网上海5月27日电 (谢梦圆)27日,上海国际航运可持续燃料认证体系建设在沪启动,会上首次发布了《国际航运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建设研究蓝皮书》,标志着中国在构建国际航运绿色治理规则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在国际海事组织(IMO)第83届环保会议上,针对5000总吨及以上国际航行船舶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经济”净零排放管控新政正式获批。该新政将自2028年起对国际航行超标排放船舶实施阶梯性碳费机制。船舶所使用的燃料需经过全生命周期碳强度核算,并基于认证结果进行碳费缴纳。这标志着建立权威、独立、符合IMO标准的可持续燃料认证体系成为全球航运业的当务之急。

27日,上海国际航运可持续燃料认证体系建设在沪启动。谢梦圆摄

  为积极应对国际规则调整,上海海事局、上海市交通委牵头组织上海海事大学专家团队,联合国内主要能源、航运企业及认证服务机构,于今年3月发起成立了“上海国际航运碳足迹标识协会”,作为中国首个专注于国际航运可持续燃料认证体系建设的法定实体。

  协会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系统编制了《国际航运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建设研究蓝皮书》,明确覆盖船用燃料原料采集、生产加工、运输分销、船上使用等各环节碳排放核算路径。蓝皮书全面对标IMO、欧盟等国际先进政策与认证制度,结合中国航运燃料产业实际,从政策、标准、组织、数字平台等维度,提出建立统一、高效、国际接轨的认证制度的总体框架,为中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航运低碳治理体系提供了“上海方案”。

  目前,协会正在加快推进自主认证体系文件编制,计划于今年底完成核心制度设计并进入试运行阶段。技术支持方面,认证体系将以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全生命周期数据采集与验证平台,确保燃料碳足迹信息可追溯、可核查、可信赖。

  当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正处在从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迈进的关键时期,推动航运绿色化转型已成为提升上海航运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抓手。

  中国国际航运可持续燃料认证体系的建设,既是推动上海构建国际绿色燃料交易和认证服务中心的重要支点,也是中国在全球绿色航运治理体系中积极作为的重要体现。该体系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绿色航运话语权,更将助力上海在新一轮国际航运竞争中掌握主动。(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蒙古族新锐建筑师南迪:我们接受了更好的教育,应打破偏见,以建筑语言讲好所有人的故事

作为世行的第三大股东国,中方积极支持世行通过改革,强化发展宗旨和机构能力,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山西介休市场监管局回应“干部撕毁群众办事材料”

常山是浙江省最西部的山区县,被评为全球绿色城市。常山胡柚栽种历史超600年,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该县传统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当地有10.6万亩胡柚林,10万人参与种植、生产与销售。

第七届“董子杯”全国书法大展开幕 共收到海内外作品4128件

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提出“四个不容易”告诫全党,其中一条就是强调“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进一步深刻指出:“执政几十年承平日久,许多党员、干部没有经历过生死考验,缺乏严峻斗争和艰苦环境的磨砺,容易追求安逸享乐而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容易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前慌了心神、乱了阵脚。”

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2889万人次 运输货物超3305万吨

    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新形势。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前行道路上,有顺境也会有逆流。总体上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没有变,国际格局发展战略态势对我有利,共建“一带一路”仍面临重要机遇。同时,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全球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和挑战,为子孙后代创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这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对当代人和后代人的责任。要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战略机遇,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和国际、统筹合作和斗争、统筹存量和增量、统筹整体和重点,积极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我们坚守合作初心,牢记发展使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定能焕发出时代光彩。

八旬老人去理发 遭遇强制收费

对于车企能否根据需要公布车主的相关个人信息,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叶刚认为,这实际上涉及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性判断问题。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个人信息公开本质上也属于个人信息处理行为,因此车企公开车主的相关个人信息也应当符合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条件,即原则上应当取得车主的同意;如果没有取得车主的同意,则车企要公开相关的个人信息,应当证明其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依法不需要取得个人同意的情形,否则不得擅自公开车主的个人信息。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